欢迎进入【非遗保护守正更要创新-中视广信书画院】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18515930863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头条

非遗保护守正更要创新

发布人:中视广信书画院 发布时间:2022-09-21 20:57:20人气:292

      为庆祝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拉开帷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传承非遗是对中华文脉的薪火延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佳体现。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存续之地,不仅要保存活化古代的文献典籍,还需真实记录与收藏现当代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未来留住今天的记忆,这是时代赋予其的新命题。

      进入新时代,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科技、新观念层出不穷,有些传统技艺失去了传承发展的空间,甚至面临人走艺绝的窘境。保护非遗,要在不破坏非遗生态的前提下实现非遗的创新发展,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从2012年开始把非遗作为重要资源建设方向之一,确定了抢救性记录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原生性保护。对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的非遗传承人抓紧开展口述史访问,对传承现状堪忧的非遗项目开展实践和教学影像全记录以留住技艺。经过多年田野工作,中心已积累了近百位非遗传承人口述和项目影像的近千小时视频。2015年开始,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委托面向全国开展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在过去7年已完成记录工作评审和验收的872个非遗项目里,已有近200位传承人离世,更加印证了这项记录工作的紧迫性,惟有与时间赛跑,才能不辱使命。

      在非遗记录工作开展的同时,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通过开展出版、展览、讲座、培训、文化活动等形式挖掘非遗项目的内涵,来实现非遗的再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中国记忆丛书”的出版完成了非遗再生性保护的第一步,“中国记忆系列展览”则为公众提供了系统了解各门类非遗传承的文化空间……持续多年的非遗宣传与推广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在图书馆开展非遗传承的可能性,图书馆开展与非遗保护相关的社会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认同感和创造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几年新媒体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云直播、短视频、纪录片等手段让网友近距离了解非遗、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通过新媒体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展现,这种创新性表达不仅要注重其外在传播形式,更要抓住其文化内涵,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才能拥有持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非遗创新与转化的核心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理念以及文化精神,从而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如何创新,都要在研究非遗内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使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在不失其本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新发展,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